观景木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,需从技术、材料、环境等多方面系统规划,具体流程如下:
1. 现场勘察与方案确认
首先需实地测量施工区域地形,分析土壤承载力及地下水位,识别软土、斜坡等特殊地质条件,评估是否需要地基加固。结合景观设计图纸复核木桩布局、间距及标高,与设计方确认防腐木桩的规格(直径1.2-1.5米)、埋深(建议入土1/3总长)及造型要求,避免与地下管线冲突。
2. 材料采购与预处理
选用CCA或ACQ防腐处理的松木、杉木等耐久性木材,含水率需控制在18%以下。采购时需核验防腐处理证书及木材检疫证明,剔除有虫眼、裂纹的劣质品。进场后对木桩进行二次防腐刷涂,端部用沥青密封防止吸水开裂,并按编号分类堆放。
3. 场地预处理
清理施工区域内的植被、碎石,使用全站仪定位放线,标记桩位中心点。对松软地基需开挖0.5米深基槽,换填级配砂石并分层夯实,压实度达93%以上。在湿地或河岸区域应预埋排水管,防止积水侵蚀木桩。
4. 机具与人员配置
准备柴油打桩机(冲击能量≥3.5kJ)、激光水准仪、防腐喷涂设备等,检查机械液压系统及安全装置。组建含测量员、桩工、焊工(如需加固连接)的团队,进行安全技术交底,明确桩体垂直度偏差需<2‰,防腐层破损处需及时修补。
5. 报批与环保措施
向市政部门申请占道或园林施工许可,在生态敏感区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。设置防尘网及沉淀池,采用静压法施工减少噪音,废弃木屑集中清运至处理点。
6. 应急预案制定
储备抽水泵应对雨季基坑积水,准备防滑钢板处理流沙地质,与就近医院签订急救协议,确保突发事故快速响应。
通过以上系统性筹备,可有效规避施工中的质量隐患,保障观景木桩的结构稳定性与景观美学效果,延长使用寿命至15年以上。